紀念丁松筠神父安息主懷二週年

By 5 月 30, 2019 最新消息

在兩年前的4月,丁松筠神父剛進行完心臟手術,體內置放了五個支架。休養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就接受美國電影攝製組的邀約,擔任〈德日進紀錄片〉的顧問,遠赴內蒙古。

雖然不少光啟社同仁都擔心他的身體狀況,但是丁神父還是用他一貫的微笑,輕鬆地跟大家說別擔心,他不會有事的。就這樣,丁松筠神父帶著剛動完心臟手術的身體離開台灣前往對岸,參加〈德日進紀錄片〉的拍攝工作。

在這段期間他的弟弟丁松青神父,陸續收到哥哥兩封電子郵件,都提到了他必須長時間乘坐顛簸的車輛,才進入到沙漠之中。而且天氣相當惡劣,拍攝工作比想像中困難許多。不過,在信中丁神父說,他的感覺好多了,身體的恢復程度不錯。

當〈德日進紀錄片〉的拍攝工作結束後,丁松筠神父回到台北,當時正逢端午連假。傍晚時刻,他如往常一樣出去散步。當時還與光啟社警衛打招呼閒話家常,精神似乎很好。然而,在連假結束後的上班日早上,清潔阿姨發現丁神父臥倒床前,我們敬愛的丁神父就這樣離開我們了。

令人遺憾的是,翌日早上光啟社原本預訂舉辦丁松筠神父獲得中華民國公民身份的慶祝典禮,轉瞬間這個慶祝典禮變成了追思儀式。

回首丁松筠神父與台灣的緣分,時光回溯至半世紀前,他如同沙勿略、利瑪竇、郎世寧…那些他十分崇拜、甚至曾經扮演過的傳奇耶穌會士那樣。從遙遠的西方,來到神秘的東方,在陌生的環境中開啟神職使命的新頁。

1974年丁神父到光啟社任職,有一次他問鮑立德神父:「這個工作適不適合一個神父做?」當時鮑神父帶他到攝影棚聽到翁倩玉唱〈祈禱〉這首歌,他頓悟了〝轉換跑道一開始看不出意義,一直做下去肯定會帶來正面力量;凡事不應從「我」做狹隘思考〞。

於是,丁神父自此確立了在媒體崗位上實踐奉獻與服務的初衷,他將全世界都視為他的堂區,全人類都是他傳福音的對象,努力讓世界變得更好。這是他的聖召,而不是他個人的選擇。

在幕前,丁神父是一位開朗、富有啟發性的公眾人物,我們可能因此忽略他在幕後所承受的巨大壓力,和事前鉅細靡遺的準備工作。雖然常會因為要克服種種困難而感到身心疲憊,但面對他覺得值得做的事,他從來沒有說過「不」。而且無論應允了什麼事,他總是要求自己做得完美。

晚年,光啟社的營運生存成為他最關心的課題。他努力推動光啟社的願景。他心中的目標,是成立光啟社專屬媒體平台,希望擦亮光啟社推廣福傳節目的品牌,並且持續為這個世界服務。無論他的努力成功與否,他依然堅持到最後一刻。

丁神父說過。「每一個人的生活,真的像是一個旅行,有時候不知道風會把你吹到哪裡去。我要用愛與關懷,溫暖每一位相遇的人」。

他也說,「從利瑪竇、湯若望、郎世寧、沙勿略,一直到最後和德日進神父的心靈會晤(拍攝紀錄片的過程),我亦隨著鏡頭踏行一趟前人的足跡,同時回望自己身為天主僕人的旅程」。  

2017年5月31日,他在奉獻畢生的這片土地上回歸主懷,他留給這世界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愛你們」。

丁松筠神父用他的一生,實踐他堅守的座右銘,就是依納爵所說的「Magies(拉丁文)」,跟英文”more”的含意很接近。意思是就是更多、更好的意思。

他用這樣的信念服務他人,向天主奉獻更多的服侍…,成就了他精彩的一生。